[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联系我们 ]
[  English ]
 
学习指南·总栏
课程简介
课程负责人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教学资料
本类最新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习指南>>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张翼

课程中文名称: 分子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3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本院生物类所有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是从生物大分子的角度来阐述基因组的复制和基因组的表达机制(DNA RNA→蛋白质),以及基因调控机制。通过与实验课结合,将系统介绍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后基因组技术。本课程是英语教学试验课,旨在使学生习惯使用英语进行“听、想、叙述”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和进入日趋国际化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复制和表达其遗传信息,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包括发生过程,主导和参与各过程的酶和因子(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

2.掌握“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和表达的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技术,模式生物和后基因组分子生物学技术。”

3. 熟悉 “在基因组保持,表达和基因调控中主要酶和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基因调控与发育和疾病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

课程简介与分子生物学发展史和知识框架

6

DNARNA的结构

3

DNA复制

6

基因组表达1-转录

7

基因组表达2RNA剪接与转录后加工

5

基因组表达3-翻译与遗传密码

6

基因调控1-原核调控

5

基因调控2-真核调控

4

基因调控3-调控RNAs

4

分子生物学技术

6

平时小考两次

2

总学时

54

 

第一章   课程简介与分子生物学发展史(教材第1至第5章)

第一节   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和方法

第二节   课程介绍-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1-蒙德尔的生物观

         重点:从名人的研究经历学法则、长智慧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2-核酸承载遗传信息

         重点:从重大发现学法则、开思路

第五节   化学弱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决定大分子的结构

第二章   核酸结构(教材第6章)

第一节   DNA的结构与拓扑异构酶

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的功能和复制之间的关系,以及DNA拓扑异构酶在解决细胞中DNA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RNA的结构与核酶

重点:RNA可以折叠成高级结构的机制,不同核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DNA复制(教材第8章)

     第一节   DNA复制的化学本质和DNA聚合酶的催化机制

     重点:DNA复制的化学反应,聚合酶的结构与催化

     第二节   DNA复制的过程-原核

     重点:不同蛋白因子是如何顺序性在复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先导链和滞后链复制的异同,不同DNA聚合酶的作用

     第三节   DNA复制的过程-真核

     重点:不同蛋白因子和聚合酶是如何顺序性在复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先导链和滞后链复制的异同

     第四节   同一复制叉中先导链和滞后链同时被复制的机制

     重点:Sliding clampsClamp loader的作用,Trombone复制模型

     第五节  DNA复制起始的调控-普遍机制和原核机制

     重点:Replicator-initiator互作模型;E. coliOriCDnaA-ATP 水平,SeqA蛋白的作用

     第六节   DNA复制起始的调控-真核

     重点:Pre-RC (复制前复合物)的形成和调控

     第七节   DNA复制起始的结束

     重点:原核-II型拓扑异构酶的作用;真核-染色体复制的末端问题以及端粒酶的作用

第四章   基因表达1-转录(教材第12章)

第一节   RNA聚合酶与转录循环

内容:RNA聚合酶的种类和特征,RNA聚合酶催化的转录步骤,转录复合物在转录过程中的结构改变

第二节   细菌的转录循环1-启动子和 因子

第三节   细菌的转录循环2-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第四节   真核转录1RNA聚合酶II及其介导的前体mRNA转录起始

重点:核心启动子的结构,以及普通转录因子组装起始复合物的过程

其他内容:因为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原因,体内转录需要Mediator复合物的作用

第五节   真核转录2RNA聚合酶II转录的延伸

重点:RNA聚合酶II CTD结构域所结合蛋白因子的顺序置换与前体mRNA5'加帽,内含子剪接,3'加尾和转录终止

第六节   真核转录3RNA聚合酶IIII转录rRNAtRNA,小RNA的机制

第五章   基因组表达2RNA剪接(教材第13章)

第一节   不同类型内含子分布和RNA剪接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I型和II型内含子核酶的剪接机制

重点:结构和催化的化学反应

第三节   真核生物蛋白编码基因内含子的剪接-剪接体的组装,重排和催化

  重点:剪接体的组分(snRNPs);剪接体的组装、重派和催化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可变剪接

  重点:生物学意义,调控机制

  第五节   其他加工过程

  内容:选择性剪接体包含不同的snRNPsRNA编辑,mRNA转运

第六章   基因组表达3-翻译与遗传密码(教材第1415章)

第一节   mRNA的功能

内容:开放阅读框决定多肽序列,原核和真核mRNA上的翻译元件

第二节   转运RNA的功能,结构,以及氨基酸装载过程
   
重点:氨基酸装载的识别功能

第三节   核糖

内容:核糖体(翻译机器)组装与循环,翻译的化学特性,核糖体的催化功能。

第四节   翻译的循环

重点:翻译循环以原核为模型,强调真核的不同点

第五节   遗传密码

内容:密码的简并性,遗传密码使用原则

第七章   原核调控(教材第16章)

    第一节   调控的基本原则

    重点:调控蛋白参与的招募调控;异构调控;基因表达中的调控位置

    第二节   细菌在转录起始的调控1Lac操纵子

    重点:Lac 阻遏物的抑制和cAMP响应蛋白的激活

    第三节   细菌在转录起始的调控2:可变因子介导的调控

    第四节   NtrC-MerR介导的调控:异构调控的实例

    第五节   细菌的转录起始后调控1Trp操纵子

    重点:Trp 阻遏物的作用(起始调控)和弱化作用(转录后)

    第六节   细菌的转录起始后调控2:核糖体蛋白是它们自身合成的翻译阻遏物

第八章   真核调控(教材第17章)

    第一节   真核保守的调控机制

    重点:激活因子具有可分离的DNA结合和激活结构域,DNA结合和激活结构域的特点

    第二节   真核激活因子可以招募蛋白复合物以促进转录

    内容:招募转录机器和染色体修饰复合物,远距作用中的loop(环结构)和insulator (隔离子)

    第三节   信号整合

    内容:转录激活因子可以协同作用以整合信号;HO基因表达的控制;组合调控与啤酒酵母的交配型控制

    第四节   信号传导与转录调控

    重点:信号一般会被传送到转录调控因子通过信号传导

第九章   调控RNAs(教材第18章,附加内容)

    第一节   RNA干扰

    重点:RNA干扰,小干扰RNAsiRNA)与微小RNAmiRNA)的加工和RNA干扰机制

    第二节   MicroRNA在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重点:微小RNA在秀丽线虫和斑马鱼发育中的作用;第三节 微小RNA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重点:人类微小RNA的介绍;微小RNA在癌症发生中表达谱的变化;微小RNA调控癌基因表达的机制

    第四节   mRNA前体可变剪接调控在发育中的作用

    第五节   细胞被指令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不同组合基因的三种策略

    内容:细胞骨架天然的极性与mRNA在卵和胚胎中的定位;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和所释放的信号分子会引起相邻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分泌信号的浓度剃度会指令处在信号不同浓度剃度处的细胞遵循不同的发育途径。

第十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教材第21章,附加内容)

    第一节   核酸技术1-基本操作

    重点:电泳,酶切,杂交(Southern),PCR技术的原理,过程和应用。

    第二节   核酸技术2-克隆技术

    重点:克隆载体与克隆技术,基因组和cDNA文库建立

    第三节   核酸技术3-测序

    重点:普通测序,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

    第四节   基因表达及表达分析

    重点:外源基因表达方法,RNA和蛋白质的提取,分析与鉴定

    第五节   蛋白质纯化技术

    第六节   质谱与蛋白组学

    第七节   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第八节   大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重点:结晶学,核磁共振

 

 

四、教学参考书

教 材: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第六版),Cold Spring Harbor Press出版,Jame Watson等著,2004年出版

参考书:

[1] 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二版),英国Bios科学出版社出版,Turner等编著,2000年版。

[2] Molecular Biology(第四版),McGraw-Hill出版社,Robert F. Weaver著,2008年版。

五、考核方式

平时小考(20%):养成平时学习的好习惯,共2次。

文献报告(10%):培养阅读文献和做文献报告的能力。

小组学习(10%):交流能力,向他人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能力(领导和被领导)的培养。

分子秀 (5%):培养享受学习的良好习惯(寓学习于生活)。

期末考试(55%):对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 。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网站